4月9日下午,“新质生产力中的劳动者要素:关于应用型人才成长的思考”主题讲座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广州校区会议中心四楼报告厅(主会场)、肇庆校区6号楼207(分会场)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全国新闻出版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苏州乡村振兴学堂特聘教授、苏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顾问、437必赢会员中心客座教授余大庆教授。莅临本次讲座的嘉宾有:437必赢会员中心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主任周燕老师、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副主任谢根仁老师。
讲座伊始,余大庆教授指出,劳动者素质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传统生产力的简单升级,还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能够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强调,培养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在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余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3.0时代生产力的主要发展方向及4.0时代生产力的赛道变换,并指出在这个时代国家重点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高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直面挑战、乘势而为、坚定信心、奋力一跳。
随后,余教授分析了人文经济学视角下的人才培养。他通过解释行政学院、党校及社会主义学院的区别,指出文化的发达是经济发达的直接原因,用人文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观点展开论述,强调市场经济需要注重于“人”,生产力只有发展,经济才会进步。
同时,针对“传艺更要传神”这一理念,余教授拿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要“发扬工匠精神”的观点作为引入,讲解了古人都把精神寄托在“天”,而现在则鼓励人们祛魅,积极培养创新精神。他还以冯骥才的《神鞭》为例,对于其中提到的“艺与神”,认为只有领悟了技艺中蕴含的神髓,才会像小说中的傻二一样,顺利接受了新技艺甚至自创新技艺。
讲座最后,余教授对同学们给予厚望,希望同学们能有儒匠精神,积极提出问题,敢于打破传统,打破标准,时刻牢记科学就是需要不断证明,积极创新。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开拓眼界,扩大格局,关注时政和前沿科技发展,向内汲取知识养分,向外探索未知边界,用实际行动回答好“强国复兴、青年何为”的时代命题,努力成为高文化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次讲座既丰富了同学们对当前新质生产力中的劳动者要素的认识,又为大学生未来成长规划提供新的思路,对学生优化知识储备、更新思想观念、提升眼界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创新创业学院 责任编辑/刘育静)
上一条:技能提升增素养,立德树人担使命——学生处组织开展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讲座
下一条:2024大湾区精英走进华商系列活动 (第八期) 顺利举办,华商学子与行业大咖面对面了解对冲基金的发展与机遇